美联社(北京,记者蒋凡)今日,中国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在国务院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全国P2P网贷机构实际经营情况已从高峰期约5000人到目前的3家。大约两周前的10月22日,银保监会还有6个统计数据。
P2P网贷正在加速清算p2p网上金融,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脱胎于互联网金融的金融科技行业也面临着强有力的监管。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刘福寿还表示,银保监会将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加强监管的穿透性、统一性和权威性,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和主体一视同仁。
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未来金融科技公司的金融服务也将受到与金融机构一样的监管,无序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
P2P将于今年年底全面退役
此前,银保监会表示,今年底将整治P2P。现在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清退的进程明显加快了。
央行今日发布的《2020年金融稳定报告》显示,P2P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风险已得到根本整治。截止2020年6月,全国网贷机构数量已降至29家,短短6个月时间,P2P行业几乎消亡。
事实上,P2P是此次互联网金融整顿行动的重头戏。2017年底发布的《关于规范和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即《141号文》)成为P2P行业的分水岭。提供风控等核心业务外包,否定了以往P2P“基金经纪”模式。这意味着P2P平台只有两条路要走:退却或转型。
良性撤退似乎已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截至目前,仍有不少平台因资金问题无法退出。不少曾经的“头部平台”都曾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诈骗”等罪名立案。就这样,原北京“头部平台”万普金科已被警方立案;而美利金融创始人刘彦南在其子公司美利汽车赴美上市前夕被捕,其平台被备案。而一些坚持良性退出的平台在告别P2P后也表达了“脱层”。
然而,P2P平台的转型与良性退休一样艰难。许多P2P平台已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协助等相关服务。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金融协会记者,大部分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并不容易。“如果风险尾平台是承诺基金,这些金融机构可能不会与之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不少平台也疯狂获取各种金融金融牌照,企图突围。此前,在线小额贷款已成为最受欢迎的牌照。
强监管下无序竞争陷入困境
不管是否更名为fintech,这些平台的本质仍然是金融,但金融是受金融行业监管的。如今,转型的金融科技公司都面临着强有力的监管。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发布了多份文件,对这些金融科技公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商业银行暂行办法》肯定了贷款援助模式,但后续的《信用保险和担保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直接扼杀了“贷款援助+保险”的融资信用保险模式,这是之前的援助。贷款公司最常用的模型之一。
日前,网络小额信贷管理办法草案刚出炉p2p网上金融,其严厉程度超乎业界预期:监管审批权限后,注册资本50亿元的“极少数”特批平台将能够过境。区域化运营意味着众多平台的商业模式再次发生变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遭遇强监管在所难免:快速扩张的同时,风险也随之而来。以“助贷+保险”模式为例。野蛮生长和赛马过后,保险公司集体踩雷。许多保险公司由于规模大、风控不力,最终不得不吞下巨额亏损的苦果。
“保险公司倒闭的背后,是贷款援助模式背后的现状。” 甚至有业内人士直言,如此高的坏账成本,其实应该反映的是银行与助贷公司合作的真实不良贷款率。然而,在底线的背景下,这部分坏账转嫁给了贷款援助公司和保险公司。
不过,对金融科技的强监管或许才刚刚开始。
“未来监管将平等对待同类业务和主体,监管持牌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科技公司依法合规经营。” 对于合作过程中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情况,监管部门在对持牌金融机构进行查处的同时,还必须对相关金融科技公司进行延伸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以P2P起家的许多在美国上市的平台的股价仍然不佳。今年以来,跌幅更大。Wind数据显示,九府今年下跌85.83%,趣店下跌71.44%,小影科技、品泰股价也下跌超过50%今年。
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不代表优客网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