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协会(北京,记者蒋凡)报道,现金管理理财产品新规已实施半个多月。近日,财联社记者从多家理财子公司获悉,相关现金管理理财产品正在按照新规调整标的资产。尤其是新发行的现金管理理财产品,大部分已按照新规要求与期限较短、评级较高的债券进行匹配。
此外,部分理财子公司将产品赎回时间由“T+0”改为“T+1”。为适应新规要求,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内部制度也在进行转型。
新发布的产品需要按照新规配置底层资产
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一位高管告诉财联社记者,对于理财子公司,现金管理产品的基础资产不存在非标资产的问题,但为了为提高此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投资于部分产品基础资产的债券品种偏好期限较长、评级较低的债券,不符合新规要求。
“本行理财子公司新推出的现金管理理财产品,均需按照新规配置期限较短、评级较高的债券。”该行理财子公司的另一位人士表示,这也是目前最先进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按照新规转型的重点。
6月11日,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金融产品管理的通知》,对现金管理类金融产品的投资范围、估值方法、期限匹配等进行了详细要求。 .
新规明确规定现金管理产品应当以现金形式进行投资。期限在1年(含1年)以内的银行存款、债券回购、央行票据、同业存单,剩余期限不超过397天(含1年)。 397天)债券(包括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在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和其他货币市场工具。同时,现金管理产品禁止投资于“债券、信用等级低于AA+的资产支持证券”、股票等。
在现有的现金管理理财产品中,不合规的标的资产不仅投资于期限较长、评级相对较低的债券,而且极少标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溥仪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网上金融理财产品排名,投资于AA+以下债券的产品占比为5.0%。此外网上金融理财产品排名,还有两款现金管理理财产品投资于股票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在投资范围狭窄和组合久期管理规定的约束下,银行将无法再投资私募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产品。但与公募基金相比,现金管理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相对较广,这也为银行的理财转型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认为,由于监管将过渡期设定为2022年,这意味着理财子公司调整的时间比较充裕,整体调整压力不大。
收益率和规模可能出现“翻倍”
“银行理财子公司调整现金理财产品的总体原则是遵循货币基金的原则。”某理财子公司内部人士告诉彩联社记者,如果严格按照新规定执行,由于期限较短,评级较高的债券收益率普遍较低。大多数现金管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下降,收益率下降可能导致规模下降。
银行部现金管理产品此前以各种货币基金为基准,但实际收益率明显高于货币基金。 2019年新规草案发布以来,市场预期银行理财子公司现金管理产品的收益率和规模“双降”。
实际上,两者的良率差距已经缩小。溥仪标准数据显示,2019年末现金管理产品收益率较货币基金高约70-80bp。 2020年上半年,两者收益率差距最高可达150bp,但从下半年开始,两者差距逐渐缩小,差距最小时为只有 35bp。 2021年以来,两者差距逐渐稳定在60-80bp。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今年上半年,现金管理产品收益率相对平稳,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全国性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的现金管理产品平均为7%。每日年化收益率一直在2.9%~3%之间窄幅波动。预计2022年,也就是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产品收益率将明显偏低,更接近货币资金收益率。现金管理产品规模不一定会下降,但规模增速会放缓。
“新规对现金管理产品的影响主要是随着收益率的下降,其相对于货币基金的优势逐渐减弱,因此规模也可能会转向货币基金或其他产品。”智信投资研究员卢义桥认为,短期内现金管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规模增长将受到影响并放缓;中长期来看,由于银行在客流和渠道等方面仍有不少优势,现金管理理财产品仍将保持一定规模。
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不代表优客网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